【教育思想大讨论】聚焦教育改革,共话人才培养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教师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11-06
2025年11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徐汇校区包图B207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教师座谈会。会议围绕本科招生改革、学生培养反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凝聚改革共识,明确发展方向。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殷洁,本科教学副院长张麒,学校督导章晓懿、范进学,教师代表、教务办和学生办等部门负责老师参会,会议由教务办主任薛静主持。
直面招生挑战,探索宣传新路径
张麒指出学院本科招生面临外部环境变化与宣传不足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传统经管类专业的吸引力受社会认知和行业热度影响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现有招生宣传未能充分体现学院在经管学科与大数据与商务智能等交叉领域的学科优势。
为积极应对招生压力,学院近期已开展多项举措:在校内积极与招生办公室及其他招生经验丰富的院系交流经验;在校内多次组织系主任、一线招生教师开展专题研讨;还赴吉林等地重点中学宣传学院办学特色。下一步,学院将着力从两方面推进工作:一是进一步凝练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突出“学科交叉、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二是加强生源大省的招生宣传,通过走进重点高中举办学科前沿讲座、优化大中学衔接培养、举办好“经管视角看世界 学森创新挑战营”等方式,增强中学生对经管学科的认知与兴趣,从而精准吸引数理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优质生源。
回应学生诉求,优化培养全链条
据前期学生座谈会反馈,学院围绕“明方向、建高原、树高峰”的培养思路,系统梳理问题并明确改进方向。
在“明方向”方面,学生普遍认同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教育,但期待增加实践环节,缓解“内卷”带来的焦虑,并更好适应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为此,学院计划开设相关公选课,推动思政教育与实践融合,并通过心理健康讲座与学业帮扶机制,助力学生顺利过渡。
在“建高原”方面,双学位学生反映学分压力较大,AI与数据分析类课程资源紧张。学生建议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案例教学特别是中国经济案例的比重,并希望教师设立固定答疑时间,以提升学习支持力度。
在“树高峰”方面,学生对人工智能使用的边界认知模糊,缺乏相关指导与检测工具;同时,PRP、大创等科研项目参与度不高,与学生认知不足、团队协作不畅及学积分导向有关。建议学校制定AI使用指南,并在科研项目立项时明确任务要求,以激发学生科研积极性、规范学术实践。
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应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强化学生自律意识与学术规范教育,将价值塑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师生互动,建立更紧密的师生联系。同时,建议引入AI学术检测工具,为学术诚信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教师们建议系统完善双学位课程体系与学分互认机制,打破学科壁垒。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可充分利用AI技术辅助教学案例开发与课程内容更新,并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议还提议学院统筹建设“教学工具箱”,为教师提供集成化的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
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教师们建议以招生结构调整为契机,稳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模式。同时进一步优化双学位项目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适度提升课程难度与挑战度,确保学位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此外,与会教师还就教学管理提出多项改进建议,包括优化选课退课流程、合理设置课程间隔、明确请假管理责任、规范课程录播使用等,以期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运行效能与师生体验。
明确后续方向,压实改革责任
学校督导章晓懿对本次座谈会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与会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兼具思想高度与实践价值,充分体现了安泰教师队伍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与责任担当。她强调,制度建设应当立足实际、注重实效,避免政策设计与执行脱节,并表示将把座谈会上收集到的宝贵建议系统整理后提交学校,积极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与改进。
殷洁结合自身作为安泰校友的成长经历指出,商科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与格局视野。她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入更多包容合作与资源整合的意识,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与竞争力。同时,她鼓励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张麒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全体参会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宝贵建议。他表示,学院将认真梳理、系统研究本次座谈会的建议,将其转化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未来工作中,学院将持续聚焦学生成长需求与教学质量提升,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经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