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运行 | 2023级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项目师生互选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30

 2025年4月2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项目师生互选会在徐汇校区包图A407成功举办。学院副院长瞿茜、学术导师代表、业界嘉宾、教务办老师、优秀学长学姐代表及2023级双学位项目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议伊始,班主任杨彪对业界嘉宾和到场师生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本次师生互选会的具体流程,包括导师研究方向展示、业界嘉宾报告分享、学长学姐经验交流等多个环节,为师生搭建了全方位的互动交流平台。

瞿茜在领导致辞中深入阐述了双学位项目的培养目标与特色优势。她表示,当前金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学院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校企资源,精心打造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发展路径。瞿茜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第一要充分利用导师资源,主动沟通交流;第二要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第三要做好学业与职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学院已搭建优质平台,希望同学们把握机遇,在与导师、校友的深度互动中实现成长,并祝愿大家找到契合的导师。

随后,出席的导师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未能出席的导师由杨彪代为介绍。研究方向涵盖传统金融领域:实证公司金融、公司治理、金融工程、量化投资等;新兴交叉领域: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等;前沿创新领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数智健康、机器学习与金融科技融合等。

金融系系主任冯芸结合自身从系统工程转向金融工程的学术经历,生动阐释了跨学科研究的独特魅力。她指出金融与计算机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希望同学们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在交叉领域寻找创新点。她提出导师不仅是学术引路人,更应是人生成长伙伴,希望学生跟老师之间建立“亲如家人”般的关系,促进学术传承,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双学位项目主任万相伟结合自己从事的量化建模和资产组合优化研究,建议同学们关注机器学习在传统金融问题中的创新应用。此外他还从项目发展角度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师生良性互动是项目持续发展的关键,希望同学们积极提出建议,共同推动项目发展。

首届双学位项目班主任覃筱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项目培养成效。2025届金融学-计算机双学位项目学生毕业去向呈现“高质量、多元化”特点。境内升学方面,学生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推免录取;境外深造方面,学生被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密西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录取,这些亮眼的毕业去向充分证明了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特邀华鑫证券资管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肖龙敏围绕“AI+量化投资: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之路”进行了主题分享。他通过梳理量化投资的演进历程,展现了技术与金融的深度结合,探讨了AI在量化投资中的实践应用,提出人机协同是量化投资的核心方向。肖龙敏强调金融学-计算机双学位学生具有跨学科背景优势,可以在量化团队中发挥关键桥梁作用,并建议同学们要培养三种核心能力:编程实现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金融洞察能力。

首届金融学-计算机双学位项目的优秀学长学姐也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了宝贵建议。即将赴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金融硕士的陆宇宸学长从课程选择、实习规划、申请准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海外深造经验。他总结道,“数学统计是基础,计算机算法是工具,金融理论是核心”三者缺一不可。已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硕士的罗斯瑾学姐则分享了国内升学的成功经验。她指出专业课成绩是保研的“敲门砖”,并建议通过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等提升综合竞争力。

最后,杨彪详细讲解了师生互选的安排和流程,并鼓励同学们主动与老师沟通和联系,充分了解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选到心仪的导师。

在热烈的自由交流环节中,双学位项目的同学们积极与学术导师、学长学姐展开深入沟通,就学术研究、职业规划等话题进行充分探讨。本次师生互选会成功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既促进了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也加强了朋辈间的经验分享。同学们将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开拓学术视野,为未来投身金融科技领域奠定坚实基础。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项目自创办以来,已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未来,学院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拓展校企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为培养新时代金融科技领军人才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