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期教与学沙龙回顾 | 青蓝对话-"漫谈实践、研究和教学在金融学科中的有机结合" 发布时间:2022-06-07

图片

2022年5月17日,安泰教与学沙龙总第20期,青蓝对话第三期——"漫谈实践、研究和教学在金融学科中的有机结合"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办。

本次青蓝对话邀请到学院金融系吴冲锋老师与覃筱老师做沟通交流,学院课程中心暨交大教学发展分中心学术主任瞿茜老师主持,30余名教师、博士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参与了本期活动。

活动中,参与师生通过线上互动,就多项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本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平台,对博士生未来的教学生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下内容为本期沙龙对话整理稿,略有删减
图片

吴冲锋  

金融系教授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第一、二层次,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0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教育部金融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兼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期货交易所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上海清算所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等

覃筱

金融系副教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上海高校青年科研骨干培养计划)”和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项目。荣获“全国优秀金融硕士教学案例”、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最受本科生欢迎教师”、“最受本科生欢迎课程团队”等教学奖励。和团队讲授的《公司金融学》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

聚焦问题:

· 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如何应对?

· 教学安排中如何去照顾背景专业跨度大的学生?

· 给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建议。

 01 

图片


瞿茜:金融这门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如何去把握两者之间的差别?

图片

覃筱:首先,一些知识点结合实际的例子来讲,这是最直接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比如,在公司金融学并购那个章节,有非常多很有意思很有色彩的专业词汇,比如白衣骑士、金降落伞等,因此干讲理论很枯燥也不容易理解,我会举通过例子(也就是实际运用这些反收购策略的公司)来阐述。再比如,IPO部分介绍不同的承销方式和特点的时候,我是结合金融市场一个非常有名的异象puzzle——新股发行之谜来讲(就是新股上市往往连续多个涨停板,说的就是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之间巨大的价差)。我让同学先描述和认识现象,再思考背后的根源是什么,然后结合我国新股发行时承销方式和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在讲授过程中穿插知识点。
然后,使用中国最新的案例进行教学,而且保持每年更新。这个是比较花费时间的,但是在过程中我和学生的收获巨大。公司金融课上我有几个比较综合的案例,包括并购部分的万科宝能控制权之争、IPO部分阿里巴巴的上市等。我尽量选择中国的案例,而且是比较新的案例,同学们更熟悉也更能产生共鸣,从而能引导他们关注和思考中国的金融市场和公司金融实践。
最后,就是课上会请从事一线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课堂中。根据以往同学的反馈,这个环节也比较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切实了解这门课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课堂所学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异。
图片
吴冲锋:经管类的专业本身实践比较强。相比数学、物理都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金融有庞大的行业队伍和庞大的职业分类以及从业人员。所以我们无论教学还是做研究,都必须要从现实问题出发。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绝大部分研究问题都是需求牵引的。我自己的很多课题来自交易所,所以这样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课堂上不结合实际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实践先行是第一原则。

第二,我们国内的很多金融实践与国外也不同,例如融资融券的政策。所以从实践中来,然后通过研究和学生说清楚其中的差别非常关键。

 02 


图片瞿茜:面对国内外教材的差异,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时的差别对年轻教师在教学有什么建议?
图片覃筱:如果碰到教材和中国实际不一致的情况,我是首先让同学们通过数据或者案例了解中外实践中的差异,这是第一步,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引导,让同学们去理解这种差异产生的根源,是制度差异、投资者结构、交易行为的差异、还是其他原因。而且最好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去分析利弊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样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结合中国实际,自己编一本教材,但是这个难度比较大、也需要有更多的积累和时间,是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图片吴冲锋国内外在金融市场和整个金融制度,以及参与方的关系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国外的融资融券做空机制国内的涨停板制度国外有熔断制度等等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理论,否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另外,国内目前是一级托管制度而国外通常是由券商托管,这些都是很大的差别。

还有股票的流动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提前还款等问题,有些情况甚至都是国外和我们国家完全相反的。所以金融专业的课堂上,老师是无法脱离现实问题去讲述理论的。

 03 
图片瞿茜:金融这样一个实践的课程,如何与研究进行结合?
图片
覃筱 我会跟同学们讲授一些在公司金融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比如本科生的课程,在讲完有效市场假说,其中关于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的一种检验方法是事件研究法,我会以一个专题给学生介绍公司金融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然后启迪他们去思考有没有一些现实的金融问题适合用这种方法去研究。
另外,公司金融设计了一个研究型的课程大作业,让同学们组成小组,去选择一家公司去做价值评估。这个效果不错,我们课程组的老师达成了共识,也坚持了多年,每个班级都是这样设计。
具体而言,这是一个很综合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将课上所学的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自由现金流、WACC等),以及一些估值模型(包括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等),还有一些分析手段(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等)串联起来;另一方面涉及财务指标的预测,要求对行业、公司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个大作业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可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
图片
吴冲锋我们老师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方法导向,通过研读大量论文和文献,然后修改设定,拓展延申,能在短期内形成发表论文。另一种是问题导向,我的研究主要以问题导向,先用统计数据发现社会现象,再做描述性统计抽象出科学问题,再通过文献去探寻这个问题谁研究过?解决到什么程度?最后给出我的思考和解决思路。
我的很多课题研究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脉络和过程。同时也能反哺de到课堂教学,把这一系列的推导过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是一个自然结合的过程。
图片
张括:说到研究对教学的影响,我会通过经典论文的研读,然后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包装和整理,跟同学像讲故事一样去分享。另外,我也会引入一些经典的文章。重点是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现实和这些经典文章的偏差,它的背景是什么?比如说为什么企业持有了很多现金,但是就是不去发股利还要去举债?中国的IPO 或者是再融资会有些什么政策的影响?
反过来,说到教学对研究的影响,我认为能让自己把问题想得更加清楚,因为和同学讲之前,必须要把问题理解透彻再用简单浅显的语言,分享给大家,这和我们去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论坛分享完全不同能让自己对研究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04 

图片

瞿茜:很多跨专业、背景不同的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差异,如何去兼顾让他们各有所得?

图片覃筱研究生整体来说方差偏大。所以,像MBA公司财务的课,我在前两次课会设计一些环节,比如几道偏计算的例题,点同学回答,试探学生的平均水平,后面就参照平均水平来讲课。有学生吃不饱,那我也会有一些难题例题(可能课上我不讲)让他们自己啃,不懂的再来问我。也会有同学觉得难,那么我在Canvas论坛上有答疑给他们开小灶。

再就是讲的时候,侧重经济金融学的直觉的启发和思考。总的来说,面对研究生的异质性,我的基本思路是:一是照顾平均数,二是有一些个性化设计,尽量让每个同学从课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就像做一桌菜,首先参照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口味,比如辛辣口还是酸甜口,制定基本菜单;然后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尽量让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吃的一到两道菜。

图片本科生主要以知识导向,关注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研究生主要以问题导向。我通过三次课程,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贯彻整个课程,可以引导各层次的学生对课程了解掌握,课程作业,甚至成为论文选题。目前我的问题库已经有40多个相关问题,学生可以各取所需,找到自己适合研究的问题。

 05 

图片

瞿茜:请老师分享一下给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建议。

图片覃筱首先要修炼硬实力。把基础打好,基础课包括经济金融学基础,也包括数理的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基础,还包括一些编程类课程,至少要掌握一种编程语言。这些是硬实力,这些就像武器库中的武器,越丰富越好、越硬核越好。学习以后,最好能够通过本科PRP、大创项目,结合一个科研课题,进行操练、学以致用。特别的提醒,就是同学们不要着急实习,尤其是一二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要沉下心来修炼内功。后面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其次就是打磨软实力。平时多关注观察行业和企业、以及金融市场,结合课堂所学多多思考。这一点比较容易被同学们忽视,但是特别重要,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基本上聊几句就知道了。

然后,要有批判精神,切忌人云亦云。一方面,在跟着老师做课题过程中,一定要带着批判思维阅读文献,才不会一味去嚼别人嚼过的馍。另一方面,在观察金融现实的时候,也要多思考:市场上发生的事,和教科书里的知识有什么不同?国内和国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最后,培养沉稳性格和健全人格。金融行业的工作,很多都是反人性的,有的时候要跟自己的劣根性作斗争。需要有定力、耐得住寂寞,也要能够对抗各种压力,还要能抵制诱惑,其实对同学们的性格和人格有很高的要求。国内外投资做地好的大师,无一不是拥有沉稳性格和健全人格的人。

图片

覃筱说得很好,首先打好基础非常重要。金融专业的同学必须要数理基础,特别是数据处理的能力,这是你的硬实力。

我再做一点补充,要兼顾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关系。现在我们提倡学生要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我们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选修课程给学生,这一点也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觉得比起广度,学习的深度更为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广度的知识现在通过互联网很容易找到和获得,你发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通过搜索引擎很容易搜索到你要的知识,临时抱佛脚也比较容易抱得上。但深度的东西就不容易了,这里的深度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但深度并不意味着你需要用很复杂的数学模型。那么深度是什么呢?深度是你对问题的理解。比如说你能够想到别人没想到的问题,你能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新的因素。这就需要你做很多思考和积累才会蹦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你能够用别人不会用的工具,那最后你能够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取决于你的思想,这是你要去思考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