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凤艳:“四新”政策性建议助力消费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11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可见,消费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中,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从宏观的视角来看,消费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内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微观的层面解读,根据消费心理学中著名的享乐适应理论,虽然当前的消费方式和水平比起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消费者们早已习以为常,只有进一步的创新才能重新激发出强烈的消费需求,这也为配套政策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本文将从“消费契机、消费对象、消费技术、消费传播”四个方面探讨推动消费创新的政策性建议。

创新消费契机,让消费者买得开心

情感诱导理论认为情感对消费者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颖、愉悦、舒适、感性的消费氛围、消费契机和消费体验,有助于引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在消费创新中,政府可多以主办方的角色组织和举办消费活动,通过“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来实现“市民受益多一点”的运营目标,为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契机,通过活动激发消费者的积极情感,刺激消费者在购买中的冲动性。例如,近期武汉市政府主办了2023年武汉体育消费周活动,将“政府主导”和“体育消费”联动起来,在活动中发放了共计10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其中300万元专用消费券可在武汉消费周活动现场使用。消费券的发放为活动现场创造了良好的消费氛围,激发了体育消费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创新消费对象,让消费者买得丰富

合作营销理论强调了组织合作、共同推广产品或服务对销售增长和品牌提升的重要性。在消费创新中,政府应致力于打破市场壁垒、降低准入门槛,推动消费创新领域在不同区域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搭建国际化的消费平台,引导国内外优势消费资源互补,促使企业达成国际贸易合作,对接国际消费市场,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和便利的购物体验。例如,在“国际消费季”的热潮下,上海举办了“进口嗨购节”,筹划了进口特色商品、跨境电商打折季等主题活动,放大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打造了上海“买全球、卖全球”的新高地。通过构建完整的国际化消费平台,上海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和购物体验,提升了自身的消费活力。

创新消费技术,让消费者买得炫酷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利用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方式将科技与消费相结合,进而提供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消费选择和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政府需要鼓励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AI、大数据和VR等智慧消费技术。例如,有关部门应当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进行消费者画像分析,由此向消费者提供更准确的产品推荐和更具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最终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购买意愿。此外,政府还可以支持企业引入虚拟试衣、虚拟展览等虚拟体验技术,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产品。

创新消费传播,让消费者买得高端

传播推介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能有效地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引导其行为。政府需要更大程度地运用新媒体、数字化传播手段,打造出一个“消费在上海”的区域品牌。要达成这一效果,首先,政府需要明确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定位,并传递与上海相关的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广告和品牌故事等形式展示上海的特色、文化和优势,强调品牌与这些元素的紧密关联,以建立品牌认同和情感共鸣。其次,有关部门需要利用多渠道广泛宣传品牌信息。例如,针对上海本地市场,可以选择主流媒体进行定向投放,以确保品牌信息的覆盖范围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鼓励消费者参与品牌的内容创作,通过用户生成内容和口碑传播来推广“消费在上海”的品牌形象,以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吸引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消费创新将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政府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主动组织和开展消费活动,创造消费新契机,破壁垒、降门槛、促交流、求合作,引导企业精准利用技术创新和传播创新,进而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只有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长效消费机制,实现消费市场的繁荣和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相信在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下,一定能够为消费创新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持续繁荣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