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雅艺术氛围,提升鉴赏、投资眼界 时间:2007.03.06 来源:EMBA办公室

——杨自立教授为EMBA作“中国古书画鉴赏与收藏”讲座

中国书画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着书画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书画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动书画收藏的蓬勃发展。在经济繁荣的今天,书画收藏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更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为营造高雅艺术氛围,提升EMBA学员鉴赏、投资眼光,交大EMBA项目精心准备了人文、投资系列讲座。

3月3日,周六晚上,中国石涛艺术协会理事、北京收藏家协会书画鉴赏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杨自立教授应邀专程赶来为交大EMBA学员作主题为“中国古书画鉴赏与收藏”的讲座。此次讲座由EMBA项目办公室过聚荣主任担任主持。

 杨教授从“中国文字的起源”谈起,着重谈了书画历史的发展、艺术鉴赏与收藏。中国古书画源远流长,造就了古书画收藏的繁荣昌盛。杨教授讲解说,史上每一个昌明的时期,即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历代统治者在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总要大量搜求艺术品,以充实内府收藏。以书画为例,历史上就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集中。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统治时期,对书画的搜求不遗余力,极一时之盛;宋徽宗尽管政治上比较昏庸,但在书画上却是个天才,对书画的收藏更是如醉如痴;至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内府收藏,可谓达到封建时期的高峰,乾隆时期所编的卷轶浩繁的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便是明证。

谈到古书画的收藏,杨教授说,收藏者不仅要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在字画市场上,鱼龙混杂,既有诱人的机遇,又有形形色色的风险和陷阱。投资者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字画作品的价值鉴别能力是关系到投资成败及收益大小的关键。

 讲解过程中,杨教授展示了多幅墨宝:兼具晋唐的厚拙苍老和明清的雅秀飘逸的小楷,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仿石涛的“兰竹图”等。论坛最后,杨教授与听众们进行交流,并现场挥墨,写下郑板桥名言“难得糊涂”,让现场观众们感受到杨教授用笔娴熟、大气磅礴的书画特点及深厚功底,享受到书画文化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论坛结束后,书画爱好者们还将自己珍藏的书画和其他艺术品同杨教授进行了分享与求得鉴别。杨教授对中国书画文化的深厚见解,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听众们强烈感受到中华书画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