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话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时间:2012.11.21 来源:EMBA办公室

上海方言是松江方言在“上海浦”两岸的分支,随着上海港的形成而产生于南宋。1843年开埠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三大方言之一。现今上海话处于衰落状态,主要是在青少年传承上海话中发生问题,已经受到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推广普通话、传承上海话,建设好语言文化的多元互补发展的和谐社会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活动地点:

华山路1954号交大徐汇校区MED-X研究院(教学三楼)108室

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下午 2:00-3:30

报告主题:

上海话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报告人:

钱乃荣 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

参加对象:

物理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及全校其它院系

主讲人简介                            

             

钱乃荣,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1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上海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上海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现任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上海民俗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高级顾问,国家教育部汉语方言用字规范课题组顾问,上海市松江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钱教授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吴语(上海话)研究专家。已发表包括“宋庆龄讲话的语音分析和出生地南市说”在内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的专著有:《上海方言俚语》、《当代吴语研究》、《杭州方言志》、《上海话语法》、《上海语言发展史》,《海派文化的十大经典流变》、《上海话大词典》、《上海俗语》、《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集》、《中国语言文学导论》等凡30余种。钱教授治学严谨:他的《当代吴语研究》一书,共170多万字,是他亲自走访40多个吴语点,深入调查研究,收集了150多盘录音带的语音资料后写成的。为适应计算机化的趋势,钱教授于2008年开发了首个“上海话输入法”,在吴语区乃至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钱教授曾于1985与1988年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语言分析中心任客聘语言学副研究员,合作研究当代吴语;1991年起应聘到日本国立福井大学担任外籍教师3年,执教10余门中文课程。1986年起应邀在奥克兰、香港、东京外国语大学、爱知大学、莱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等地区/大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