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安泰•问政(特别活动)——IMF在我院发布“全球展望及中国经济"

发布者:中国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7-10-25

安泰•问政(特别活动)——IMF“全球展望及中国经济"发布于 2017年10月23日上午在我校徐汇校区安泰楼301报告厅举行。论坛由中国发展研究院承办,我院院长周林教授主持。学院约300位师生及校友参会聆听了IMF嘉宾们的演讲以及我院钱军辉和许志伟两位教授分别对IMF发表报告的评论。会议获得了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电视、解放日报、澎湃、21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金融报、陆家嘴杂志、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支持。

在会议前半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先生首先介绍了全球经济的一些概况;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副代表张龙梅女士分享了中国经济展望;再次,Alfred Schipke先生探讨了中国经济的一些政策重点和涉及结构性改革的几个关键领域。最后,我院钱军辉和许志伟两位教授分别对IMF驻华代表就中国经济发表的报告作了简要评论。在会议后半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京办公室经济学家白雪飞先生给与会听众分享了IMF 101及工作机会。

在介绍全球经济展望时,Alfred Schipke先生表示,受到欧元区、新兴市场经济复苏驱动,IMF预计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6%和3.7%,较7月的预测均上调0.1个百分点。他强调,全球经济周期性普遍上行,这给各国创造了机遇,各国应该利用这个经济“甜蜜期”,推进各项结构性改革和财政改革,消除可能导致短期增速放缓的不利因素。最后,他指出,尽管经济体整体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周期,但是工资的增长和通胀仍然是低位运行,所以复苏还是不彻底的。

张龙梅女士首先介绍了IMF为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进程设立的再平衡框架和再平衡记分卡,并认为近期中国在再平衡的很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记分卡的项目包括:外部(经常项目、净出口贡献)、内部(消费/投资、工业/服务业、信贷)、环境(能源、空气污染)以及收入分配(劳动收入比例/收入差距)四个方面。张龙梅指出,“依靠出口拉动的旧模式并不是中国增速提升的可持续动力,外部再平衡指的是,中国经济减少了依赖外需来提振增速的程度,而在内部平衡方面,消费的占比已经不断提升。”她表示,从外向型增长到再平衡,中国已有所进展,而且转向了更多由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对债务的过度依赖。一些关键数据显示,中国最近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动力,这和愈加收紧的资本控制一起,协助稳定了资本账户及外汇。此外,现在的监管措施正在收紧融资条件,这导致金融部门内部权益增速的放缓;随之,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也轻微减慢。再者,房地产市场在收紧政策下降温。她强调,尽管如此,中国的“信贷缺口”依然庞大。“信贷缺口”这一概念是国际清算银行(BIS)创造的反映银行业风险的领先指标,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业监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信贷占GDP比例和长期趋势之间的偏差,指数越高意味着金融风险越高。

在展望中国经济时,张龙梅女士认为,经济预测的调高已内化了当局所宣称的政策,这可能意味着财政整顿措施更加缓慢以及更加快速的债务累积。她强调,尽管信贷风险有所改善,但依然很高,这主要体现在企业部门的债务;同时,居民债务也已高于新兴经济体平均水平,因此关键是应改变依靠信贷的增长模式并提高投资效率

Alfred Schipke先生接着探讨了中国经济政策方面的几个重点问题。在宏观政策方面,他认为,今后的财政政策需要收紧;同时货币政策也要紧缩。他指出,本质上,中国转型面临的更深层次挑战是结构性的,一些关键的问题包括巨额的国民储蓄、庞大并扩张的国有企业部门、金融部门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高企的企业债务、产能过剩行业的顽固性、以及汇率制度的改革等方面。关于结构性政策问题,他认为,第一,中国需要大幅降低储蓄;第二,国有企业对经济的拖累依然存在;第三,驱动过剩产能的内在因素仍然困扰;第四,要直面解决公司债务;第五,降低金融部门的脆弱性;第六,继续向浮动汇率转型。最后,Alfred Schipke先生总结认为,中国内部的风险在短期仍然是可以管理的;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会有利于减少国民的储蓄。他还总结指出,关于产能过剩和国有企业生产力滞后的担忧,政府也很重视并在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关于金融部门的稳定方面,涉及到什么是不良资产,当局不太同意她们IMF的观点。IMF还有一个跟中国政府分歧比较大的就是公共债务的情况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问题,IMF表示还在跟中国政府继续商谈,希望就这些方面达成一些意见。

在评论环节,钱军辉教授指出当前有利我国经济增长的诸多积极因素存在隐患,尤其比较担心我国私营部门投资增长有可能进一步放缓。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降低金融风险,推进和深化改革十分必要,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地方政府的财税改革。此外,钱教授认为,IMF关于财政政策的紧缩以及货币政策的收紧,或许在未来是不可行的,如果经济增长再次下滑,中国政府会很快再次推出刺激政策。

许志伟教授在评论中同意中国的一些信贷增长可能存在问题,他指出,如果说经济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比如效率低的国有企业和其他一些僵尸企业吸收了大量的信贷,那么信贷增长问题可能会引发危机。关于IMF对中国货币政策方面的讨论,IMF采用了泰勒规则,许教授认为,至少从历史数据来看,泰勒规则并不是太适用于中国,中国一般会使用货币数量规则。关于经济改革,他指出,从其个人研究角度来讲,改革其实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的金融市场才在初始发展阶段,所以其他国家的经济改革路径并不适合于中国,因为中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比如我们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如果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自由化对中国并不是有利的,尤其是资产或资本的错配问题可能会出现或加剧。

另外,在会议的下半场,白雪飞先生主要探讨了涉及IMF组织的两个问题:第一是IMF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第二是IMF在应对当前经济挑战中有哪些工具可采用,而且又是怎么样做出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