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健: 咨询大牛的“前半生” 发布时间:2021-11-24
撰文| M1712096 沈辰婷、M1712095 薛佳
编辑|M1612099 袁茵娉
编者语:
毛健,200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现任毕马威大中华区数字化服务领导合伙人,是名副其实的资深咨询顾问。他拥有理论物理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在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同时担任中国连锁经营行业协会零售技术创新中心特聘专家顾问、上海市科委创新创业专家、上海交通大学MBA同学会理事会理事、MBA入学面试官和创业导师。毛健以咨询人的经历谈及咨询工作的发展与前景,并赠予MBA学生尤其是想通过MBA学习转型的同学相关建设性的意见。
咨询人的前半生
毛健于2002年进交大攻读MBA,2003年从甲方转行做管理咨询,2005年进入德勤咨询任咨询经理,2017年加入毕马威咨询负责大中华区的数字化服务,在咨询行业15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的贺涵非常火,可在毛健看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无可厚非,但现实咨询工作与剧情有较多出入,艺术创作是赋予角色和剧情以行业背景来强调角色存在性和剧情合理性。毛健从2003年到2011年,做的是战略和运营咨询,侧重在客户、渠道和销售等CRM规划和咨询,2011年开始专注于技术层面的咨询,侧重在CRM和ERP相关系统实现,更下沉到方案落地,这几年,毛健专注于传统企业数字化服务,企业探讨新环境下的未来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技术架构目标,并将业务需求通过技术尤其是新技术进行实现,另一方面探索新技术对创新业务模式的驱动、迭代实现。
现代咨询业的不同模式
毛健认为,不同类型咨询的服务模式差异很大,其中战略咨询,按照传统模式,战略咨询机构会通过大量市场和客户调研获取外部产业、市场和客户信息,咨询机构确实会寻求外部专业调研公司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以此结合企业内部优势、资源和能力进行战略定位、目标和路径等咨询建议。但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抽样街访调研早就满足不了咨询需求,以尼尔森等为代表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会向后台发展,提供大数据服务,而传统咨询公司也希望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收购大数据服务公司、科技公司、广告和数字媒体公司,或者开展广泛的生态合作,或者构建自己的数据平台、提高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更多增值服务,比如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化运营服务等,并在完善和升级服务解决方案的同时丰富生态系统的构建。
创新业务模式是现代咨询业的新增长点
创新业务模式,更多的是新技术和数据驱动的新业务模式。比如供应链管理,传统咨询会专注在研发、规划、采购、生产、交付和服务的线性模式下的效率提高和成本压缩,如今物联网和数字技术大量应用和渗透下,比如3D打印可以按需生产、快速部署云技术等可以直接使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连接,大数据分析传感器驱动的补货策略可以使规划直接到交付,而自动感应和质量控制技术使服务可以反向回溯到生产环节;目前的供应链模式变成了数字化供应链网络(DSN)模式,关注点从“速度、质量、成本、服务、敏捷度和创新”六个要素上进行组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不只是单纯的效率和成本。同时具体组合策略时,就可以通过各种新模式实现,比如ZARA、韩都衣舍等C2B社会化共创供应链,可口可乐的“自由式”饮料机“定制消费”模型有效替代原有缓慢销售库存模式,减少分销和物流成本,Tesco与供应商协作进行大数据分析驱动型原材料采购等。其中根本支持技术逻辑就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让每个业务流程物理节点做到可视、可鉴、可控,并基于数据分析反向推动差异化运营策略不断优化。而如何评判创新业务模式,标准在于能否创造新客户,或者创造新需求,或者创造新服务体验,或者创造新服务价值,如果不居其一,谈不上创新,那还是基于传统模式的改造和优化。
MBA转型咨询要慎重
读MBA后,有不少同学想要转型做咨询。毛健给出了比较谨慎的意见:咨询行业也在转型,顾问也在转型,咨询行业对于顾问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咨询需要的是行家,需要具有深刻行业背景、熟悉方法论,能给客户以建设性意见;其次,未来咨询行业更需要的是会思考的顾问,而不仅仅是聪明和努力的顾问,能够辨别越来越复杂的商业环境、越来越繁杂的信息渠道,越来越艰难的决策困境,需要和客户一起思考如何回到商业和企业本质上找问题、谈创新可能和找方向,而不是告诉客户应该怎样;第三,咨询行业更需要的是教练,而不仅仅是顾问,是能带动客户一起思考,告诉客户如何深度思考、如何自己得出答案。现代咨询不是明白方法论和理论就可以落地,是需要思路和有效执行的。未来更是这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咨询。比起盲目投身咨询业,毛健更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原有的行业和专业,不要放弃原来的核心优势。
MBA学生应该如何自我提升
在毛健看来,读不读MBA的最大区别,在于平台和窗口。以前大家都在自己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营销各个领域专业职能内纵向很深,以后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跨部门融合性和交叉性会越来越强,大量事务工作被信息化和数字化取代,今后大量工作在于沟通、整合和驱动。因此读MBA不是教你如何做好职能工作,而是教你如何从企业全视角、战略高思维去看待职能工作。MBA学生必须先把自己置身到企业高度,或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注重战场的纵深性,不能仅仅限于自己本身职能部门的一战一役,要在全视角层面扎扎实实的打好每场战役。
MBA毕业后,需要能给自己贴上非常明确的标签:你究竟是谁?你究竟专精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未来个性化发展会越来越强,哪怕在一个很窄的领域里也要有自己的标签,在这个领域里扎根进去,纵深发展,未来5-10年里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你必须要了解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差异化定位是什么。把自己当成公司、产品来经营,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产品经理。
MBA给你打开了一扇终生学习窗口,知识爆炸太快,时代变化太快,需从企业视角、未来视角,使用深度思考方式和能力,去辨别你自己究竟要学什么。站得高,扎得深,学得快,才能不断有效刷新自己。